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08-02-0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4,048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223,790
昨日点击数 6,754
今日点击数 722
 
备 注
 
 
 

本文转自 2014 年 3 月 28 日的《中国科学报》书评版。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那颗星星如此美丽动人

- 卢德馨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收录于本站的评论皆来自编辑、 网友等的推荐, 及本人在互联网上作 “布朗运动” 时的浏览所见。 评论的作者或版权所有人若不愿有关文章被本站收录, 可随时来信要求撤除。

遇到一本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是幸运的、 令人高兴的。 卢昌海所著《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以下简称《那颗星星》) 正是这样一本科普书: 篇幅不大、 引人入胜。

对于科普著作, 我一直是关注的。 在我写的大学物理学教科书中, 先后把伽莫夫、 于渌、 冯端、 陆埮等人的著作列为参考书, 也曾关注保罗·戴维斯、 徐一鸿等人的著作。 国内好的科普书不多,《那颗星星》别具一格, 令人高兴。

我曾在基础物理教科书中写过从天王星的偶然发现、 亚当斯和勒维耶的故事, 英文版中也写到了冥王星的降级, 自认为在同类书中比较少见。 见到《那颗星星》以后顿觉自己书写的文字单薄和苍白, 因此决定在新版中把该书列入参考书, 同时写一些文字, 把这本好书推荐给其他可能的读者。

《那颗星星》从远古起笔一直抒写到现今的探索。 其最核心的内容是 “用笔和纸发现新行星” 的故事: 亚当斯和勒维耶的计算、 预言和海王星的发现。 其中小行星带的发现和赫歇耳 “偶然” 发现天王星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铺垫。 当读到伽勒的助手呼喊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 顿时领悟到这一声惊呼既表达了一种崭新的思路的成功, 也宣告了一颗新行星的发现, 可谓画龙点睛。 同时也明白了作者在再版时把原名改成副标题, 而把这一句作为书名的意图, 认可了书的核心内容。

至于冥王星降级和行星新定义, 由短周期彗星及长周期彗星的基地引出柯伊柏带, 奥尔特云等等似乎可以认为是绕梁余音吧。 从提丢斯定则提示的空缺、 波德的行星猜测到亚当斯接受新行星假设历时数十年, 历经事件数十件, 作者对相关史实掌握已经达到细节的地步, 组织掌控引用自如, 十分从容地娓娓道来。 甚至像列来常说的赫歇耳的 “偶然” 发现, 作者也别具慧眼, 过滤出令人信服的必然性, 以及鲜为人知的导致拉莫尼亚错过机会的 “最大偶然性”。 至于天王星的出轨与轨道计算之间的拉锯战, 惊心动魄几乎到了惨烈的地步, 可以说 “于无声处听惊雷”。 同时, 亚当斯、 勒维耶以及艾里、 查利斯、 伽勒等人物个个形象丰满, 呼之欲出, 读者大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 作者不只简单地罗列史实或编故事、 讲故事, 而是对整个事件给出了独立的评价: “有浪漫, 也有艰辛, 有情理之中, 也有意料之外, 有功成名就的兴奋, 也有错失良机的遗憾, 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美丽动人。” 作者也确确实实以其扎实的功底让《那颗星星》如此美丽动人。

读这本书, 让人对寻求太阳系疆界的历程中的艰辛印象深刻, 失败、 错过、 乌龙令人扼腕, 关于成就之巨大、 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境界的描述也让我们觉得足足地过了把瘾。 其中必然与偶然, 完美与缺陷这些科学研究中的常见现象也栩栩如生, 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