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12-10-08 以来
本文点击数
31,703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175,630
昨日点击数 6,803
今日点击数 244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香港掠影之港湾篇

(2012.09.08 - 2012.09.12)

- 卢昌海 -

对香港这座城市我一直怀有好感。 自己也说不清那好感源自何方, 也许是小时候看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时埋下的对高楼大厦的情有独钟作祟, 也许是香港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 “流毒” 未清, 更也许是离开中国太久之后一方面与大陆的环境日渐隔膜, 另一方面却难以遣走心头的乡愁, 因而固执地想要寻找一个哪怕并无现实缘分的折衷之地, 那里既有西方的文明和秩序, 又有东方的面孔和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讲, 香港就是那样一个折衷之地, 一个远在谋面之前就寄托了我许多想象乃至梦想的地方。 若干年前, 我甚至向香港有关方面询问过到香港工作和定居的信息, 后因那里的房价太贵而却步, 维持了现实与想象乃至梦想之间的距离。


这次我终于——虽然只是临时地——跨越了那段距离, 在香港逗留了四天 (实际上是三天, 因为其中有一天主要是在澳门)。 这座城市没有让我失望。 相反, 它让我更喜欢了。 说起来也奇怪, 我在中国和西方的大城市都住过许多年, 照说是不该对一座融汇中西的城市有太大的新鲜感的, 但实际上我在这几天体验到的新鲜感似乎还超过了当年从中国初次抵达遥远的美国所体验到的。 坐巴士和出租车经过每一个街区, 或从每一个地铁站来到地面, 居然都让我有一种用长大之后就久违了的好奇感打量周围的欲望, 也许是喜欢这座城市之故吧。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 我将分七部分张贴在香港拍摄的相片, 与网友们分享。 本次张贴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摄于维多利亚港 (Victoria Harbour) 的两岸。 维多利亚港位于北部的九龙半岛与南部的香港岛之间, 是香港之所以成为 “港” 的基础所在。 可惜的是, 一部分相片的拍摄之时已值傍晚, 光线欠佳, 加上天气湿热, 空中弥漫着薄薄的水雾, 影响了拍摄效果 (尤其是色调)。

维多利亚港畔的尖沙咀钟楼 (中) 和香港文化中心 (右)

尖沙咀钟楼建于 1915 年, 楼高 44 米, 为香港的著名古迹。
香港文化中心建于 1989 年 (摄入本相片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香港文化中心旁的露天广场 (右侧建筑为香港艺术馆新馆, 建于 1991 年)

香港文化中心旁的露天广场 (右侧建筑为香港艺术馆新馆, 建于 1991 年)

从九龙半岛眺望香港岛

中部高楼为 78 层, 高 374 米的中环广场, 建于 1992 年, 为目前香港第三高楼。
中环广场前方有飞鸟状屋顶的建筑为香港会展中心新翼, 建于 1997 年。

维多利亚港的船来船往

维多利亚港的船来船往

九龙半岛南端的维多利亚港岸线

九龙半岛南端的维多利亚港岸线

维多利亚港的古朴小船

维多利亚港的古朴小船

大名鼎鼎的星光大道 (红色柱子上的展板介绍着不同时期的香港电影)

大名鼎鼎的星光大道 (红色柱子上的展板介绍着不同时期的香港电影)

星光大道入口处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铜像

星光大道入口处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铜像

星光大道入口处的音乐舞台, 供乐迷们 “卡拉 OK”

星光大道入口处的音乐舞台, 供乐迷们 “卡拉 OK”

镶嵌在星光大道地上的影星成龙的纪念牌

镶嵌在星光大道地上的影星成龙的纪念牌

星光大道上的武打巨星李小龙雕像

星光大道上的武打巨星李小龙雕像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近景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近景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旁的香港回归纪念碑 (高约 20 米)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旁的香港回归纪念碑 (高约 20 米)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前的金紫荆广场 (广场中央为高约 6 米的金紫荆铜雕)

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前的金紫荆广场 (广场中央为高约 6 米的金紫荆铜雕)

香港岛北端的维多利亚港岸线

香港岛北端的维多利亚港岸线

从香港岛眺望九龙半岛

左侧高楼为 118 层, 高 490 米的环球贸易广场, 建于 2011 年, 为目前香港第一高楼。
中部有弧形屋顶的建筑为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岛南端的天际线

左侧高楼为 70 层, 高 305 米的中银大厦, 建于 1989 年, 为目前香港第四高楼。
右侧高楼为 90 层, 高 416 米的国际金融中心, 建于 2003 年, 为目前香港第二高楼。

>> 下一篇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