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16-08-3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0,190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172,005
昨日点击数 5,967
今日点击数 3,422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经典行星的故事 (后记)

- 卢昌海 -

返回目录

这是一本早就想写的书, 这是一本意外才写的书; 这是一本进度滞后的书, 这是一本提前交稿的书。

我从小喜爱天文。 在吸引我喜爱天文的美丽星空中, 恒星的美对于小时候的我是抽象的——无非是 “光点” 或 “火球”, 行星却具体得多, 不仅跟地球一样有地貌, 而且还能想象有朝一日登陆其上。 因此, 行星是我从小就喜爱的。

后来到美国念书, 大约自 1995 年起, 一度迷上了一个名叫 “猎户座之王” (Master of Orions) 的 电脑游戏。 那是一个所谓的星际策略游戏 (space strategy game), 玩家从拥有一颗行星和一艘飞船开始, 逐渐向外探索, 逐渐移民并建设其他行星——当然, 免不了跟其他玩家发生争战。 那游戏中有段小动画我印象很深, 那是每次登陆新行星时, 宇航员把旗帜插在行星上的动画, 时间仅区区数秒, 画质也粗糙, 但对于喜爱天文的我来说, 却足以勾起无限遐想, 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位宇航员, 站在神秘的新行星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行星的这种喜爱早早就播下了写作行星故事的种子。

但真正想将那种子付诸 “培育” 则是在 2009 年底应清华大学出版社之约写《太阳的故事》时。 当时的设想是在《太阳的故事》之后再写两本行星故事, 一本就叫《行星的故事》, 介绍太阳系的行星; 另一本叫做《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世界》, 介绍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不过, 《太阳的故事》一写就是近两年, 不仅 “透支” 了我对天文题材的写作兴趣, 也让我觉察出了写行星故事的风险, 那就是我的写作速度太慢, 而行星故事的信息量太大, 信息量的增加又太快——不仅几乎天天有太阳系以外的新行星被发现, 就连太阳系行星的探索也是新闻不断。 硬写的话, 有可能一出版就已陈旧, 甚至有可能写到后面前面就已陈旧。

这些因素将设想中的行星故事打入了冷宫。

如此又隔了数年, 2014 年 6 月, 科学出版社发来约稿信, 想让我写一本 “教你数星星” 之类的少儿科普。 我对那样的题材兴趣不大, 不过科学出版社是我从小就印象深刻的两个出版社之一 (另一个是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早年喜爱的书有相当部份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他们来信约稿, 虽题材不合兴趣, 我心里还是高兴的, 不愿把话说死, 便转而提议了曾经设想过的行星故事。 不过当时我对天文题材的写作兴趣并未复苏, 故在提议的同时特意强调了该书的写作约需两年时间。 按以往的经验, 出版社主动约稿时往往希望短期内有稿, 因此这两年之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形同婉拒。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 科学出版社很快同意了我的提议及两年之期, 从而成就了这本早就想写却意外才写的书。

这本书的交稿期限被定为 2016 年 10 月 1 日——那是依我的两年之期确定的。 不过我实际上直到 2015 年 1 月才收到合同, 而等处理完其他约稿, 正式动笔——实为动键盘——时, 已是 2015 年 4 月, 可谓一开工就已进度滞后。

自那时起进度滞后就一直没离开过本书。 刚开始撰写时, 我对本书的内容规划是将曾经设想过的《行星的故事》和《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世界》适度压缩、 合而为一, 使这本行星故事名副其实地涵盖所有类型的行星——无论是太阳系内还是太阳系外的。

但这个如意算盘破灭了, 因为才写到土星, 时间就已过去了一年多, 离交稿时间只差了 5 个月。 照这样的进度, 后面的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等内容绝无可能在交稿期限之内完成。 而且就算交稿期限不是问题, 照这样的进度, 原先担忧过的一出版就已陈旧, 甚至写到后面前面就已陈旧的问题也将无可避免。

不过另一方面, 已完成的从水星到土星这六大行星的部分在篇幅上却大大违背了适度压缩的规划, 而显著 “超标” 了, 这使我萌生了一个新想法, 那就是将这六大行星的故事单独成书, 称为《经典行星的故事》——因为这六大行星恰好是人类用肉眼发现的、 从而自远古时期就知道的所谓经典行星 (虽然其中的地球是很晚才被公认为行星的)。 令我高兴的是, 科学出版社同意我的新想法。 于是在撰写了后记——即本文——之后, 我于 2016 年 6 月 1 日交了稿, 反而比原定的交稿期限提前了 4 个月, 使本书成为了一本进度滞后却提前交稿的书。

以上是本书的由来, 接下来略谈几句本书的风格。

本书由于不像《太阳的故事》那样以一整本书的篇幅写一个天体, 而是每个行星只占一章, 故在选材上不得不有严苛得多的取舍——尤其是对像地球和火星那样资料超级富裕的行星。 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觉得本书可算作一本 “行星随笔”——即为每颗经典行星写一篇随笔。 相应地, 我对本书的期望则是一方面像随笔一样不追求面面俱到, 另一方面也像随笔一样每篇都写出点独到和出彩的地方。 行星是一个很大众化、 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写滥的题材, 但我依然期望, 哪怕是对行星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 也能在本书中读到一些其他行星科普中不太读得到的东西, 而且能享受到新的阅读愉悦。

本书作为 “行星随笔” 的风格也为将本书调整为《经典行星的故事》提供了一种额外理由。 因为从 “行星随笔” 的角度讲, 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颗 “非经典行星” 最值得写的乃是它们的发现史, 但我却已在《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一书中详细写过了。 因此, 本书的调整不仅解决了进度滞后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与我其他作品的重叠。 而且更巧的是, 调整为《经典行星的故事》的本书正好向内衔接《太阳的故事》, 向外衔接《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与那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覆盖面基本完整的 “太阳系三部曲”。 这个 “太阳系三部曲” 曾有编辑跟我提议过, 因起初设想的《行星的故事》涵盖面超出太阳系, 我曾不以为然, 岂料最终无巧不成书地应了那个提议。

希望大家喜爱本书, 也希望已读过《太阳的故事》和《寻找太阳系的疆界》的读者喜爱这个 “太阳系三部曲”。

返回目录

相关链接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