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08-08-14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2,286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138,495
昨日点击数 7,911
今日点击数 3,717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眩目的八月 (上)

- 卢昌海 -

一. 开幕

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 “鸟巢” 拉开了帷幕。 说实在的, 在开幕式之前我很替老谋子担心 (这精神跟昔日那位关心天文的杞国人有一拼), 担心他拿出 “红高粱” 和 “大红灯笼高高挂” 那份鲜红欲滴的架势 (四年前的 “雅典八分钟” 似乎有那架势)。 后来倒还是韩国 SBS 电视台 (这电视台的缩写将 "SB" 和 "BS" 合二为一, 够有特点的) 那朦朦胧胧的泄密片断让我放了点心 - 起码, 那片断不是红色的。

我所看的开幕式是美国 NBC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的转播。 NBC 出于收视率方面的考虑将直播改成了延迟十二小时的转播, 令很多人不满, 但对我来说却是正好, 因为我只有晚上才有机会观看。 看完之后, 我和几位朋友一致觉得老谋子搞得不错 - 当然, 我这评论顶多是 “外行看热闹” 的水准 (因此要拿 “几位朋友” 来造势)。 NBC 的播音员在转播开始之前介绍说 (大意): 从这个开幕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著名导演在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下可以创造什么。 他并且还介绍说: 从这个开幕式可以看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最鲜明的特点: 人。 NBC 在当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对中国不太友好, 其主持人 Bob Costas 的某些言论还遭到华人的抗议 (此次 Costas 也到了中国, 但态度有很大改善), 不过此次的转播在总体上还算正面。 NBC 播音员的这两句评论我个人认为并无讽刺意味, 而是相当准确地道出了老谋子这个开幕式的无可超越之处。 别的国家即便愿意拿出足够多的银子, 恐怕也无法为开幕式动员如此多的人力。 想要超越老谋子, 大概只有等到中国下一次主办世界大赛了。

开幕式上最大的中国元素: 人

开幕式上最大的中国元素: 人

NBC 的转播就象所有其它商业转播一样, 插播了广告, 并且有所剪辑。 后来我在中文新闻中观看开幕式片断时看到过一些陌生镜头。 在网上我也看到一些海外华人对 NBC 的剪辑表示不满, 不过, 这种不满与观看加拿大 CBC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转播的华人所流露的不满相比, 就算不上什么了。 CBC 的转播据说是一到精彩之处, 或出现能展示北京现代风貌或优美景观的镜头就插播广告, 而且在开幕式前大谈政治。 另一方面, 中国本土的中央电视台转播也被国内网友批得狗血淋头, 看来众口确实是难调, 也许只有现场观看才是硬道理。 不过, 现场观看也有缺陷, 那就是角度单一, 而且无法看到一些从空中鸟瞰的壮观镜头。

开幕式上的焰火

开幕式上的焰火

总体来说, 老谋子此次的开幕式算是折服了绝大多数外国媒体, 虽然他们未必看得懂密集排列的中国元素 (NBC 对那些内容的解说倒也并非不靠谱, 估计事先拿到过节目说明), 但那恢宏的气势与视觉冲击, 以及相当浓郁的中国氛围还是足以让老外们惊叹。 说老实话, 在中国举办此次奥运的主要动机中, 体育恐怕只是其次, 盈利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真正的核心动机是想籍此向外部世界 (即老外们) 展示自己。 从这点上讲, 老谋子应该说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一直以来, 老谋子的国际运似乎总是好于国内运, 当年的 “红高粱” 和 “大红灯笼高高挂” 等影片, 四年前的 “雅典八分钟” 等创作在国外受到的好评都远多于国内, 此次开幕式也不例外, 在国外媒体上很少见到恶评, 即便象加拿大 CBC 这样眼镜色度很深的媒体, 从网友的介绍来看, 也只是把花样搞在政治议题及偷工减料上, 而没有对开幕式本身说三道四。 相对来说国内网友的恶评更多一些。

二. 风波

不过老谋子的国际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很快就受到了一大一小两场风波的冲击 (至于本来就较差的国内运, 更是被冲击得不成样子)。 其中小的风波来自 “鸟巢” 现场播放的二十九个烟花 “大脚印” 进入 “鸟巢” 的镜头。 这些颇有创意的镜头被证实是人工制作而非实况。 大的风波则来自开幕式上以一曲 “歌唱祖国” 的稚嫩歌声 “感动世界” 的九岁女孩林妙可的 “歌声”。 这歌声原来并非林妙可本人的声音, 而是来自一位幕后人物: 年仅七岁的小女孩杨沛宜。

林妙可 (左) 与杨沛宜 (右)

林妙可 (左) 与杨沛宜 (右)

在这两场风波中, “大脚印” 风波并未引起太大动静。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场观众原本也不可能看见分布在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其余二十八个 “大脚印”,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关媒体 - 比如 NBC - 在转播时就已说明了那些 “大脚印” 是人工合成的影像 - 这表明主办方至少没有在提供给他们的信息中隐瞒此事。 而且组办方事后给出的用动画代替实拍的理由 - 比如实拍具有危险性, 且违反空中管制条例 - 也言之成理。 与 “大脚印” 风波相比, 林妙可的 “歌声” 引发的反响则要强烈得多。 这件事的真相虽是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主动透露给媒体的, 并且林妙可与杨沛宜的名字实际上是并列出现在节目单中的, 但老谋子在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林妙可, 却只字未提杨沛宜, 还是给很多人留下一个有意隐瞒的印象。 也许, 组办方自己也不曾料到这一创意竟会如此 “成功”, 林妙可竟在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甚至走向世界, 使得这一原本寻常的中式安排演变成轩然大波。 虽说与当年巴赛罗那奥运会的假点火相比, 老谋子的非典型性 “双簧” 算不上大手笔, 而且开幕式并不是歌唱比赛, “双簧” 也可以算是表演形式之一。 但此事发生在公众将巨大的注意力及铺天盖地的赞美加诸于林妙可之后, 其影响依然是相当负面的, 很多人有被愚弄的感觉, 更多的人则触类旁通地联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陋习。 而陈总监在公布此事时所用的 “为了祖国的利益”, “考虑到对外形象” 等令民众反感和敏感的政治托词, 也加重了负面影响, 并传遍了世界。

对这样的 “双簧”, 我无意做道德评论, 不过我觉得老谋子在这里实在是耍了一个不必要的花招[注一]。 从网上公布的相片来看, 杨沛宜的长相其实也不坏, 哪怕真的要以貌取人, 顶多进行一些化妆, 杨沛宜也并不是上不了台面的。 另一方面, 假如主办方认准了只有象林妙可那样的美丽女孩才符合 “祖国的利益”, 那也完全可以让林妙可自己演唱。 “歌唱祖国” 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歌曲, 小女孩歌声最打动人的地方也并不是什么专业水准, 而是童声特有的纯真。 更何况林妙可并非只有样貌, 据网上的消息, 她的歌唱才能也不错, 从而完全可以自己演唱。 总之老谋子这一招实在很令人惋惜, 也许是为了追求完美吧。 但他显然大大低估了后果, 现场表演毕竟不是电影, 观众期待艺术, 却也期待真实。 在老谋子眼里, 表演的秘密也许就象电影特技一样是无需特意强调的, 但观众的看法显然有所不同。 老谋子为这一花招付出的代价, 很可能会使这场精心准备的开幕式永远与 “假唱” 之类的名词联系在一起[补注一]

三. 硬件

这个眩目的八月也给了中国一个展示硬件的舞台。 中国曾在申办 2000 年奥运会时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 不过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国家来说, 八年的延后也造就了远为强大的综合实力。 当年我看悉尼奥运转播时, 觉得悉尼的确很有实力。 但此次看到 “鸟巢” 和 “水立方” 的壮观夜景, 我感觉无论在规划还是场馆的单体设计上, 北京都超过了悉尼。 我曾经去过悉尼的奥运会址, 虽然尚未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北京的会址, 但后者的宏大显然远远超过了前者。 除奥运场馆外, 北京的许多奥运配套设施也显出了非凡的规模。 比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建的第三航站楼, 其总建筑面积接近一百万平方米 (这可是一平方公里, 这种数字很少能与单体建筑联系在一起, 纽约世贸中心那两栋现已不存在的 110 层摩天大楼的总面积也只有八十万平方米), 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航站楼, 它的规模甚至超过了纽约肯尼迪机场八大航站楼的总和, 这在八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鸟巢” 与 “水立方” 之夜

“鸟巢” 与 “水立方” 之夜

首都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

首都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

四. 谜团

令人眩目的开幕式已经结束, 各项比赛正在热闹地进行着,中国代表团正在金牌榜上领跑, 并有可能坐上金牌总数第一的宝座。 不过这几天的辉煌战果中似乎也埋藏了一个隐患, 那就是外界对个别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年龄的怀疑, 他们怀疑个别运动员的年龄小于奥委会要求的十六岁 (确切地说是 1992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出生)[补注二]。 最初听到此类怀疑时我并未在意, 以为这只是中国女孩个子娇小引发的泛泛怀疑。 东西方小孩在体形和外表上存在不小的差异, 我初到美国时觉得有些美国中学生看起来简直就象三十几岁的人, 他们看东方人自然会有相反的感觉。 但随着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团体金牌, 外界对年龄问题所持的怀疑也有所升温。 昨天我在 CNN 上再次看到此类怀疑后, 好奇地搜索了一下这方面的消息, 结果不禁吓了一跳, 因为这方面的怀疑居然有一些旧新闻为证, 比如:

  • 成都体育统计局网站曾刊登过一份日期为 2006 年 1 月的记录, 表明何可欣出生于 1994 年 1 月 1 日。
  • 中国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在 2007 年 11 月 3 日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何可欣的年龄为 13 岁。
  • 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曾在 2008 年 5 月 23 报道过何可欣的年龄为 14 岁。

这些来源各异、 却相互一致的旧消息为外界的怀疑提供了不容忽视的证据, 尤其是 2006 和 2007 年的消息, 由于不存在为年龄造假的动机, 因此除非是笔误和口误, 否则应该说是具有较高可信度的。 相反,《中国日报》虽在上述消息见报四天后就将何可欣的年龄更正为了 16 岁, 但因距奥运很近, 其可信度不免要打折扣。 另一方面, 体操女队的主教练陆善真在奥运前夕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曾经表示: “我们都是根据各个省市提供的有效法律证件进行注册, 在年龄问题上我们应该充分相信这些法律证件, 相信他们是合法的”。 这表明体操女队并未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实。 因此, 在何可欣的年龄问题上, 怀疑一方举出了具体的证据, 而反驳一方却只是拿地方体委的诚信来当挡箭牌。 可惜 “诚信” 二字正是如今中国社会比较欠缺的东西, 实在很难当作可靠的证据来使用。

因此, 体操女团这枚历史性的金牌究竟是一种伟大的荣誉, 还是一枚可怕的定时炸弹, 此刻还真是难说。 这么大的事情, 哪怕很久之后才被发现作假, 其后果也会是极其严重的。 那时国家体委虽然可以拿地方体委做替罪羊, 但对世界舆论来说, 为这种可能的丑闻买单的将是整个中国。 因为同样一件事件, 发生在其它国家可能会被认为是个人或个别团体的行为, 但发生在国家意志至上的中国, 却会被认为是国家行为。 当然, 这一切也可能只是单一错误被多个渠道引用所致的误会, 此刻我只能说: 但愿一切真的只是误会。 倘若那真的只是误会, 要澄清事实其实不难,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出有关队员的出生证明或户口纪录, 那些十几年前的纪录是可以用技术手段判定填写年代的, 这比象护照那样的新证件 (这是国际奥委会判断年龄的依据) 及诚信那样的稀缺品 (这是中方主教练反驳质疑的依据) 可靠得多, 应该能一劳永逸地平息争议。 反过来说, 如果有关方面迟迟不能作出这样简单有效的澄清, 则此事的真相及前景不容乐观。

无论存在多少缺点, 如今这个中国都已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追求上进, 也更有意愿融入世界并向外界证明自己。 但许多年来,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觉, 即中国的官员或担任公关职责的人士似乎总也摆脱不了一个奇异的怪圈, 那便是试图向某个群体证明或说明什么, 却总是因为对那个群体的价值取向无知或无视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开幕式为例, 主办方也许是因为太想让观众看到一场完美的表演, 才不惜让林妙可假唱的, 却没想到正是这样小小的 trick 违背了观众的价值取向, 而对整个公关造成负面影响。 此类事与愿违的遗憾还让我联想起几个月前有人怀疑嫦娥一号的月球照片时, 急于解释的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发表的反驳, 他说: “我们这么多科学家都坐在这里, 而且温总理亲自揭幕月球图片, 怎么能是假的呢?” 这种没有逻辑的逻辑在过去某个年代里也许有着天经地义的效力 (在过去, 有什么科学解释能比 “总理亲自揭幕” 更代表真理呢?), 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却只会遭人耻笑。 而更早的时候,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前夕, 中国有关部门特意扫清了北京市场上有关克林顿拉链门事件的图书。 在中国看来这是友善之举, 在美国媒体眼里, 却是干预新闻自由的行为, 双方价值取向之不同可见一斑, 中方的行为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并且是内外都不讨好。 但愿中国的官员或担任公关职责的人士能早日摆脱那种几千年社会形态留下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 在需要公关的时候准确把握公关对象的价值取向, 以避免遭遇更多不必要的挫折。

>> 接下篇

注释

  1. 据一些媒体报道, 开幕式之前不久曾有一位中央政治局领导嫌林妙可的歌声不够理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办方采用杨沛宜的声音起到了影响。 这一消息如果属实, 则 “双簧” 的责任及决策并不完全在老谋子。

补注

  1. 除 “双簧” 外, 开幕式上身着五十六个民族服装的儿童也被证实为是汉族儿童。 这种穿少数民族服装进行表演的事本身没什么不可以的, 其它国家也干 (当然, 有些国家的少数民族反对那样的表演, 但那并非国际准则), 因此关键还在于解说词。 如果解说词由 “五十六名各民族的儿童” (这是网上公布的央视解说词) 改为 “身着五十六个民族服装的儿童”, 就会比较合适。 [2008-08-20]
  2. 本文发表后, 有网友转引凤凰卫视及北京青年报的消息, 提出 16 岁这一年龄限制有 2009 这样一个起始年限。 为此我到国际体操联盟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 网站查阅了规则原文。 原文对女子体操运动员最小参赛年龄的规定是这样的: “16 years (except that in the year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Olympic Games, gymnasts of 15 years of age are authori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From 2009, 16 years without exception.” 这表明, 2009 这一起始年限只是针对目前尚存的一种例外而言的, 而这种例外只是允许奥运前一年被允许参加世锦赛的 15 岁 (指奥运前一年的岁数) 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目前受到质疑的何可欣等中国运动员假如真的只有 14 岁, 是并不适用于该例外的。 凤凰卫视和北京青年报并未忠实地翻译国际体操联盟的年龄规定。 [2008-08-22]
  3. 国际体操联盟于 2008 年 10 月 1 日在其网站上宣布采信中方提供的护照、 身份证、 户口簿等文件, 结束对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年龄调查 (该消息同时宣布将继续调查悉尼奥运会上的中国体操运动员年龄问题)。 [2008-10-01]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网友: 季冬   (发表于 2008-08-17)

    我在新加坡, 和中国是同一个时区。 开幕式那天看了实况转播, 可能是来自英国的信号。 刚刚看完乒乓女子团体决赛, 是这个国家 48年 来拿到的第一块奖牌。 新加坡这次的乒乓队员全是从中国挖来的二线球员, 她们如果在中国的话, 甚至可能连参加奥运的机会都没有, 有可能只能在全运会上拿个铜牌之类的, 所以作为个人来说她们的选择应该是对的。 目前中国金牌榜第一, 真让人高兴, 我知道你一定会有关于这次奥运会的文章的, 果然不出所料。 同在海外的中国人一齐为中国加油!

    个人认为这次开幕式最大的败笔是北京市长的开幕词, 太没水准了。 最后还感谢老胡同志, 没办法, 真是环境造就人。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08-18)

    当金牌多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后, 估计更多的舆论会把注意力从金牌数量转移到其它角度的思考之中。

  • 网友: 季冬   (发表于 2008-08-19)

    今天早上开会俺们老板还特地问中国拿了几块金牌, 我得意地说 39 块, 心里特得意, 特有自豪感。 现在是 43 块, 美国 25 块。 从学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页看金牌榜, 感觉就是爽。 不用太刻意追求完美、 圆满, 总体上感觉还不错。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08-19)

    这次有可能会是 1988 年前苏联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首次有国家的金牌数超过 50。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08-19)

    这次要超过 50 块恐怕很难。 原来指望刘翔、 女排继续夺冠, 刘翔已经退出, 女排看样子很难战胜古巴。

  • 网友: XXFF   (发表于 2008-08-19)

    50 到不了吧? 48.5?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08-20)

    目前还有乒乓球和跳水各两个项目, 如无意外, 中国可得四块金牌, 这样会有 48 块金牌。 此外就看艺术体操、 花样游泳、 沙滩排球、 跆拳道等项目是否好运了。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08-20)

    田径场上欧美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差别, 其实是人种差异的客观表现。 这些只能基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的。 比如, 在同样的训练水平的前提下, 欧美人平均 100 人中有一个达到 A 级水平的, 亚洲人平均 1000 人中才能有一个达到 A 级水平的。 我感到恐惧的是: 不同人种这种体能上的差异, 在智商方面是否也是存在? 自然科学产生于西方国家, 也许就与此有关。

  • 网友: 季冬   (发表于 2008-08-21)

    存在。 据说东亚人的智商是最高的。 但东亚人比较循规蹈矩, 以至创造性有所欠缺。 在田径上, 黑人在体质上更胜于欧洲人种。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08-21)

    我觉得东亚人的循规蹈矩有可能只是社会差异, 而黑人在体能方面的优势, 似乎更象是人种差异。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08-21)

    东亚人的循规蹈矩的确可能属于社会与文化差异; 但是科学创新能力, 可能跟黑人的体能优势一样, 也属于人种差异。 虽然东亚人也有诺贝尔奖得主, 但是在这个人种里面所占比例太小了, 而最优异的伟人天才科学家 (不说爱因斯坦、 牛顿, 就说朗道、 费因曼那样的) 更是几乎没有。 既然同类动物中, 不同品种有体力和智商方面的差异, 不同人种可能也不例外。 当然不必丧气, 人家一千个人中出一个科学聪明人, 我们大不了一万个或者十万个中出一个, 只要能出就行。 过去的差距, 可能部分原因也要归咎于社会与民族文化差异。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08-24)

    昌海兄估计得对, 我们的金牌还真的超过 50 枚, 都 51 枚了, 没有想到今天居然得了两枚拳击金牌。 其中那个 48 公斤级别的, 是练武出身的。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